人活着实在不易,从出生到死亡,谁都逃不过的体验过程就是疾病。你说这吃五谷杂粮的哪儿能不生病?病了就得去医院,除非你连看病的钱都花不起,那就只能凭天由命了。而那些财利雄厚,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还纷纷跑到美国来看病,仿佛西方的仙丹才最灵。那我今天就来跟大家理性公正的聊聊我在美国看病的一些感受和见闻吧,也许可以帮助那些不了解美国医疗情况的朋友走出认知的误区。
我来美国已经26年了,自我感觉是个越洋插队的老知青(苦笑),43岁前没有啥幸福感,后来做了媒体才点燃了蕴藏心底已久的激情。碌碌无为时闲得不生病,奋力拼搏后发现疾病找上门。我以前是最不爱去医院的人,但真当面对生死存亡之时,不去医院也不行啊!于是,我开始去适应就医的过程,其中感触很多。
预约看病
我住在加州旧金山湾区,世界精英云集的硅谷科技区。这里公立和私立大小医院众多,政府补助的医疗白卡看病一分不花,不同公司的医保福利参差不齐,有些医保看病还是要花一个门诊费的,差一些的医保花的就比较多,这个就不详细说明了。
总之,在美国看病都要提前预约,有医保(Insurance)后,选择一个(Hospital)医院,再选好一个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然后预约看病,如果有紧急情况可以call 911(救护车)去急救中心(Emergency ),如果医保不好,或没有医保最好不要轻易叫救护车,账单一定惊到你。
美国医院通常人不多,医院内部很安静,大医院的环境感觉比较温馨。前台交完Co-pay,通常$20。
co-pay 的意思是“分摊付款额”。
注:Co-pay 是 Co-payment(也作 Copayment) 的缩写。这是美国医疗保险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指在门诊就医和取药时,由保险受益人分摊的费用。
交完Co-pay (政府低收入医保白卡免费),回答完工作人员的问题,如:姓名、医疗卡号码、出生日期、什么原因看医生等问题后,工作人员会打印一个手签套在你的手腕上,就可以坐等护士叫名了。预约看病一般比预约时间提前15分钟到,通常很快就会叫到你,除非看病的人多,或医生有事晚来,再或是其它原因可能会等一些时间,但大部分时间还是很准时的。护士叫到你后会确认你手腕上的个人出生日期和名字与你核实,然后进到候诊室称体重,再进到看病的房间量血压,测体温,问询以往拿药的记录,接下来就是20-30分钟的等候医生时间,有的医院在医生到来之前就由医生助理或实习医生提前过来问诊,做好记录后就去跟医生汇报,然后医生就会隆重出场,程序的仪式感很强,哈哈…….
我是个非常喜欢交流的人,即使看病我也会抓住机会跟医生护士等工作人员打成一片,主动介绍我自己,请她)她)们大家看我做的访谈节目。于是,我成了大家喜爱的主持人,个人形象品牌建立好了,往后看病的时候大家就会对我的印象深刻,而且服务格外热情,刚来美国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这种学习英文,融入美国社会的好机会哦。
图片来源:Google
无必要 不急诊
谈到急诊,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方面的经历。但美国的急诊经历丰富体会的,我算是其中一人了。总结下来就一句话“无必要,不急诊”。在美国看急诊,没点儿耐力和坚强的毅力和一定的体力,你是熬不到看见医生的那一刻的。如果不是大出血,或快死了,一般都会在候诊室等上5-7个小时的,与其说是急诊,不如说是慢诊。好不容易见到医生,通常也就交流20分钟左右就被轰回家了。从等待的成本算,真是赔本的买卖,真不如在家睡一觉来得实惠,感觉没病都等出病了。偶尔说严重一点,你可以稍微享受一点抽血化验、X-Ray 照个片子检查一下,再或是让你躺在单间病床上静静地等医生的到来,你这个时候可以小睡一下,通常晚上10点左右到急诊中心,凌晨4点左右才能看到医生,等看完了,也就天亮了,基本上是到医院免费守夜加班去了。
还有一种急诊带有一定的风险,我一个朋友的孩子有点抑郁症睡不好觉,头痛欲裂进了急救中心,结果被医院扣留不让走,朋友的孩子一急往外跑,结果呼啦啦20个男女护士加保安扑上前去把孩子压在地上,差点儿喘不过气来憋死过去,后来还在治服挣扎的孩子时,给孩子身体上弄了很多刮伤。医院医生还理直气壮的跟朋友说,面对不听话的病人,使用一些暴力手段是正常的,言外之意是打了白打,压了白压,没死就是万幸,这种行为我把它称为“软暴力”。这跟动不动就一脸笑容,满嘴文明的日常医护嘴脸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
最后,朋友的孩子因反抗激烈被急救中心的医生定性为有严重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第二天,当朋友过去看她孩子的时候,看到孩子身上的暴力抓伤当场拍照报警call 911, 医护人员和保安一看事情不妙,马上把朋友带出病房,把她与孩子隔离,命令她立刻删除拍下的孩子胳膊上的抓伤证据,不然不让离开。朋友坚决不从,警察来了,朋友英文不好,警察就用自己的手机联系了警局的中文翻译,朋友详细说明了她孩子被医护人员暴力虐待的情况。无奈所有医护人员众口一致的说孩子有精神疾病,对他人有攻击和伤害,所以根据加州50号和51号医疗强制提案,医院有权利强制执行将朋友的孩子送去另外一家“行为中心”也就是变相的精神病院进行诊断治疗。
我朋友不干,跟警察和医生理论,结果警察和医护人员串通一气,要说服朋友离开,警察还软警告我朋友,如果她再来医院,医院有权报警抓她。这叫什么事儿?我朋友当场就跟警察说:“你们已经严重剥夺了我和孩子的人权和自由,这里是医院不是监狱,我的孩子是病人,不是犯人”但没人理会我朋友的无助与眼泪,他们以加州的所谓法律就可以胡作非为。无奈之下,我朋友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孩子被医院带走,送到了“行为中心”。
图片来源:Google
美国的医院充满着温馨与暴力,“行为中心”是天堂还是地狱?
朋友的孩子被带走了,朋友一夜未眠,心急如焚。孩子第二天忽然给她打来电话,说医院给他一大堆表格和问卷让他填写,还有几个心理医生找他问话。他有不到一周的时间在医院接受观察,如果没事,一切正常就会被放回家。如果有事就会被确诊留院治疗,打针吃药,和其他精神病患一起接受时间不等的治疗,其中包括一些“行为认知”课程,由一些心理医生和专业指导老师授课,矫正患者的行为和偏离思想,配合药物控制等治疗方法。我一个台湾朋友曾经因为多次自杀未遂被送进“行为中心”,刚入院的第一周给她进行药物控制,让她睡觉、放松神经和肌肉、降低冲动、有点呆呆傻傻,等一周后她的冲动降低,医生就会给她安排集体上课,同时减少服药剂量。朋友觉得“行为课程”很实用,教导你行为的准则、遵守社会规则、心理疏导、生存技巧、金钱概念等。
我这位台湾朋友2周后就通过医生考核出院了,她现在自信非常,已经走出过去的阴影。她总结的一点就是:进到“行为中心”那种地方,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建立积极的心理,就可以顽强的重新站起来,走出去。但如果破罐破摔,一蹶不振,那就会永远留在那里。她最后让我告诉我的朋友,她的孩子能不能走出来,全靠孩子的毅力和斗志,看孩子的最终选择。
这就是美国,如果你爱一个人,请把TA送来美国。如果你恨一个人,也请把TA送来美国。这里既是天堂,也是地狱。既有温馨,也有暴力。活好活坏全靠自己,如果有一天你厌倦了这里,就像我一样,提起行囊,回国创业去。